我最欣賞的音樂家  莫札特

其實每一位音樂家都有不同的成長環境,才啟發他們的創作,而他們的曲風不多不少都展現自己的性格。而我最欣賞的音樂家則是非莫札特所有,大家可以先了解他的一生,再細聽他的音樂,相信別有一番風味。

莫札特生於一七五六年一周二十七日,奧國西隅、阿爾卑斯山下的小城薩爾斯堡。父親雷奧博( Leopold Mozart,一七一九- 一七八七年),是一位卓越的小提琴家,在當地大主教處,擔任作曲家兼副樂長。莫札特自幼就隨父親學習音樂,三歲始彈奏鋼琴,五歲就作曲,六歲學習小提琴和風琴,七歲出版他最早的「奏嗚曲」,八歲譜出交響曲,十二歲譜寫歌劇,到十五歲時,發表各類形式的作品。雷奧博把這兒子,當做一大財源,從六歲到二十五歲間,帶他出國旅行演奏,共達十一次。他們的足跡,及東邊的維也納,西邊的巴黎,北方的倫敦,以及南端的義大利各大城巿。 
父親供職的大主教,於一七七零年也僱用十四歲的小莫札特為合奏長,但次年起,新任的大主教阿赫畢碩普,卻經常虐待莫札特。一七八一年,陪隨大主教前往維也納時,莫札特因不堪受辱,提出辭呈。後來莫札特定居維也納,和海頓相識,而且有了親密的友誼。
一七八二年,莫札特二十六歲時,和比他年輕七歲的美麗歌手康絲丹釆.韋伯結婚。她雖然開朗善良,卻是一位無知而又無能的浪費者。
莫札特是一位具無限創作力的作曲家,更因他的名聲響亮,拿他的收入來維持家計,應綽綽有餘。但因夫婦兩人都不能控制開支,一生都陷在窮迫的泥沼中。他被債主所逼,不得不日以繼夜,不停地寫作新曲。在這些作品中,包含交響曲、室內樂和協奏曲,全是充滿光輝的優美音樂,曲中悅耳的旋律與和聲,如春泉般源源湧現。
莫札特在最後的五年裡,躍入創作的巔峰期。一七八六年寫作名歌劇「費加洛的婚禮」和D大調交響曲,一七八七年寫作歌劇「唐.喬望尼」,一七八八年夏天,只花了六星期,譜成降E大調、G小調和「周彼德」等最後三大交響曲,一七八九年寫作歌劇「女人皆如此」,一七九一年寫作歌劇「魔笛」和「皇帝狄托的仁慈」。
一七八七年,莫札特雖然繼葛路克之後,榮任奧皇宮廷樂長之職,但薪俸被削減到葛路克的一半。一七八九年,到德雷斯頓、來比錫和柏林族行演奏時,普魯士王有意聘他為宮廷樂長,但莫札特卻婉拒了。即使生活較為清苦,他卻喜歡居住在維也納。
從一七八九年的旅行,他的健康急劇下降。一七九一年七月,有一個陌生人來訪,表示有一位匿名者,要委託他寫作一首「安魂曲」,付上預約金後,就悄然離去。此後莫札特不管是在上演歌劇,或演奏旅行,總是為這首「安魂曲」,耽耽於懷。最後把它想成是由地獄遣來的使者,要他為自己寫作,結果未能把它全部完成,就因霍亂症,於一七九一年十二月五日去世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Dora06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